咨询热线: 18550201458 邮箱: willnano@163.com

Genizer脂质体挤出器+
Genizer高压均质机
金刚石交互容腔
脂质体挤出器膜
Nanogenizer30k高压均质机 应用
脂肪乳高压均质系统

新闻动态

产品推荐

技术资料 当前位置:技术资料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2018-04-21 09:42:52

       姜黄素(Curcumin,Cur)是从姜科、天南星科的根茎中提取得到的一种二酮类化合物。医学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抗HIV病毒等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姜黄素在水中溶解性较差,严重影响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必要通过研制开发新剂型来满足临床应用。
       纳米混悬剂(Nanosuspensions,NSs)是使用表面活性剂和(或)高分子聚合物做为稳定剂,通过特殊设备将难溶性药物制备成纳米级粒子的多相分散体系。由于纳米混悬剂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可以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因此可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仪器和原料
       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BP211D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集团公司);IKA高剪切分散机(德国IKA集团公司);高压均质机NanoDeBEE45-4(苏州微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马尔文激光粒度分布测定仪(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JCM-6000扫描电镜(日本电子公司);RC-806溶出试验仪(天津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
       姜黄素原料药(上海三爱思试剂公司,批号F20110602,纯度≥97%);羟丙基纤维素(HPC,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羟丙甲纤维素(HPMC,上海卡乐康包衣技术有限公司);聚乙烯醇(PVA,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聚维酮K30(PVPK30,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上海Sigma试剂公司);PEG-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

试验方法
       精密称定姜黄素对照品10.0mg置100mL棕色量瓶中,加入适量甲醇,声溶解,加入含吐温80(0.1%,W/V)的pH6.8PBS稀释液定容,摇匀,既得对照品储备液(含姜黄素100μg/mL)。分别移取0.25、0.5、1.0、2.0、5.0mL对照品贮备液置50mL棕色量瓶中,以稀释液稀释成含姜黄素0.5、1.0、2.0、4.0、10.0μg/mL的系列对照品 溶液,摇匀。分别精密吸取系列对照品溶液20μL按照“2.1.1”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分析,以姜黄素质量浓度(C)对峰面积(A)作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A=99163C-739.7(r=0.9999)。结果表明,姜黄素在0.5~10.0μg/mL质量浓度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表明:日内精密度RSD=0.73%(n=6);日间精密度RSD=1.05%(n=6);高、中、低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9.4%,RSD=1.31%(n=9)
       分别以HPMC(1.0%,m/v)、HPC(1.0%,m/v)、PVA(1.0%,m/v)、PVP K30(1.0%,m/v)、TPGS(1.0%,m/v)作为稳定剂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具体制备工艺如下:分别将处方量的姜黄素(5.0%,W/V)原料药均匀分散到上述含有稳定剂的溶液中,开启高速剪切机(转速设置为20000r/min,剪切时间10min)分散处理,初步降低姜黄素原料药的粒径,得到微米级姜黄素混悬液;再将微米级姜黄素混悬液经高压均质机在500 bar压力下均质2次,再经1800bar压力下均质20次,即得到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在均质过程中第1、5、10、15、20次取样测定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称取适量甘露醇溶解到姜黄素纳米混悬剂溶液中,经喷雾干燥得到固化的姜黄素纳米混悬剂。

实验结果
       以HPMC、HPC、PVP K30、PVA、TPGS作为稳定剂,均质得到的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I)数据如图1显示:
                                     
                                                 图1不同种类稳定剂对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PI的影响
       由结果可知,以HPMC、HPC作为稳定剂,制备的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和Pd I都较大;以PVP K30作为稳定剂,制备的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分布和Pd I值都较小,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粒度分布较为均匀。
       再以PVP K30(1.0%,W/V)作为制备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稳定剂,分别在均质过程中第1、5、10、15、20次取样检测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分布,并以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分布、多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考察均质次数对姜黄素纳米混悬剂性质的影响。见图2。
                                           
                                                        图2均质次数对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布、PdI的影响
       由结果可知,随着均质次数的增加,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分布逐渐减小,在均质第15次以后,姜黄素纳米混悬剂的平均粒径在400nm左右,几乎不再减小,因此本文确定高压均质15次。制备的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平均粒径分布为(396.4±67.2)nm,PdI为(0.369±0.061),Zeta电位为(-16.7±3.5)mV。

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_张小飞.pdf

“槐叶未归”调

上一页:高压均质制备姜黄素纳米悬浮液

下一页:高压均质制备雷洛昔芬-介孔碳纳米载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