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8550201458 邮箱: willnano@163.com

Genizer脂质体挤出器+
Genizer高压均质机
金刚石交互容腔
脂质体挤出器膜
Nanogenizer30k高压均质机 应用
脂肪乳高压均质系统

新闻动态

产品推荐

技术资料 当前位置:技术资料

高压均质制备雷洛昔芬-介孔碳纳米载药材料

2018-04-21 09:38:19

       雷洛昔芬是人工合成的第二代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receptor modulator,SERM),在不同的靶组织可分别表现为雌激素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特性。对于骨和胆固醇代谢,雷洛昔芬具有雌激素激动剂样作用,对子宫内膜和乳房则呈现拮抗的效果。因此,该药能够产生某些雌激素样的有益效果,而不具有雌激素的副作用。目前,雷洛昔芬已经取代雌激素成为治疗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一线药物。
       雷洛昔芬属于BCSⅡ类药物,即在肠粘膜上具有高渗透性,在水中溶解度低。临床上常用其盐酸盐形式,市售产品为盐酸雷洛昔芬口服片剂。盐酸雷洛昔芬的溶解度较原型药有所提高,但仍微溶于水(792.7±16.5μg/mL),而且难溶于油脂(大豆油中1.3±0.4μg/mL)。因此,研究者们常将盐酸雷洛昔芬归属于两疏性药物,该类药物通常剂型化困难,难以制成溶液剂或脂质制剂。
       孔径介于2~50nm的称为介孔材料(mesoporousmaterials),稍大于药物分子的孔径,非常适合用于药物的吸附和释放。其中富含亲水基团的介孔碳纳米球,该材料作为抗癌物质的亲水性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水中分散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可制备成纳米混悬液用于静脉注射给药,并具有持续缓慢释放药物的特点。本文以此来研究用介孔碳纳米材料作为载体,解决雷洛昔芬的溶解难、吸收少的问题。

仪器和原料
       精密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NanoZS激光粒度仪(英国Malvern公司);高压均质机NanoDeBEE30-4 (苏州微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 公司);10KDa离心滤管(美国艾美康恩公司);pH计(广州市授科仪器科技有限公司);DionexUltimate 3000高效液相(美国Thermo公司);HPLC色谱柱(美国Thermo公司);JP-040S声波清洗仪(广州洁盟声波仪器有限公司);PhilipsTecnai10透射电镜(荷兰Philips公司) 介孔碳纳米球(自制);盐酸雷洛昔芬(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大豆磷脂S100(德国Lipoid公司);无水乙醇(广州化学试剂厂);PEG400、羧甲基纤维素钠、色谱纯甲酸(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色谱纯乙腈和甲醇(美国MREDA色谱试剂)。

试验方法
       溶液配制:1)80%乙醇溶液的配制:量取乙醇800mL,加水至1000mL,搅拌均匀,即得。2)RXF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RXF2000.0mg,加入80%乙醇溶液100.0mL,声使溶解,即得20mg/mL的RXF溶液。3)大豆磷脂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大豆磷脂300.0mg,加入80%乙醇溶液1.0mL,涡旋使溶解,即得300mg/mL的大豆磷脂溶液。4)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50.0mg,加水10mL,搅拌至溶解。
       RXF-MCNs的制备:用移液器精密吸取3.0mL的RXF溶液(20mg/mL)于西林瓶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上,800rpm匀速搅拌。精密称取30.0mg的MCNs加入到该溶液中,继续搅拌20min。体系达到吸附平衡后,加入 100μL大豆磷脂溶液,继续搅拌10min使大豆磷脂溶液充分分散均匀。然后用注射器吸取该平衡体系的混悬液,并快速注入到9mL去离子水中(1500rpm高速搅拌中),即得RXF-MCNs粗分散体系。为了使粒径进一步减小,将该粗分散体系转入微射流高压均质机,在20,000Psi下,均质6个循环。将均质后的混悬液转入旋转蒸发仪,50°C下减压蒸馏3min左右,以除去体系中残留的乙醇。旋蒸结束后即得磷脂作为稳定剂的雷洛昔芬介孔碳纳米球混悬液(RXF-MCNs)。

实验结果
       RXF-MCNs的制备主要分为两步,通过溶剂扩散法实现有效载药,再进行高压均质以减小粒径。该方法制得的 RXF-MCNs平均粒径在230nm左右,ζ电位为41.7mV。与空白MCNs相比,粒径有所增加。粒径增大是RXF的载入造成的,或者与磷脂在粒子表面的包被有关。此外,RXF-MCNs的ζ 电位绝对值远大于25mV,说明该分散体系稳定性良好。RXF-MCNs的透射电镜显示RXF-MCNs外观呈均匀球形,HPLC测得RXF-MCNs的包封率为95.35%。MCNs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高效吸附RXF药物分子,对RXF的饱和吸附量高达480mg/g。
       机制研究表明生物利用度的提高可能与MCNs减少药物肠首过代谢、增强药物淋巴吸收、促进药物细胞内化和跨上皮吸收以及延长药物胃肠道滞留时间等因素有关,其中增强淋巴转运是改善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关键因素。在体淋巴转运研究结果表明MCNs改变了RXF的口服吸收方式,MCNs的淋巴趋向性使其包载的RXF的肠淋巴管吸收显著增强,血管吸收相应减弱,从而减少了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过CLSM可视化的观测了荧光碳纳米球的细胞内化和肠上皮吸收情况,结果表明MCNs具备良好的跨膜转运能力,可跨过肠上皮吸收屏障,到达中央乳糜管附近,并基于尺寸效应选择性进入毛细淋巴管;葡萄糖醛酸化代谢研究表明MCNs由于生理惰性在体内复杂环境下不易被破坏,包载于其中的药物可免受代谢酶的作用,从而可减少药物胃肠道失活;此外,MCNs对肠粘膜具有强粘附性,有助于延长药物肠道滞留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口服吸收。

介孔碳纳米球提高雷洛昔芬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_叶杨欢.pdf

“槐叶未归”调

上一页: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下一页:PSS激光粒度仪测PEG化聚乳酸羟基乙酸纳米粒的抗黏性